嘿,朋友们!搜罗了全网最新消息,我给大家带来这篇超有料的AI新闻深度总结:
AI基建狂飙:OpenAI豪掷3000亿,Rubin GPU颠覆格局,端侧智能体崛起!
本期看点:
🚀 OpenAI和Oracle联手,砸下3000亿美金搞云计算,史上最大单!
💻 英伟达新芯片Rubin CPX,专治百万token长文,性能炸裂!
⚡ 阿里通义千问玩出新花样,推理速度飙升10倍!
🎨 腾讯开源2K文生图模型,画质超清,速度不减!
📱 上海交大端侧智能体,实战表现碾压GPT-5!
云计算史上最壕单:OpenAI锁定3000亿美元算力基建
OpenAI和Oracle刚刚官宣了一笔惊天动地的合作——价值3000亿美元的云计算大单!这绝对是云计算史上最壕的交易了。据《华尔街日报》爆料,这笔deal长达五年,从2027年起,OpenAI就会疯狂采购算力资源,为下一代AI大模型备足弹药。(来源:华尔街日报)
图为Oracle数据中心外景 | 图片来源:Getty Images
这次合作可不是小事儿,它标志着OpenAI在云供应商策略上的大转弯。今年初,OpenAI就开始减少对Microsoft Azure的独家依赖,转而拥抱多元云布局。更劲爆的是,这次合作还直接插足了价值500亿美元的\"星际之门\"数据中心项目,可见AI算力需求有多火爆!
Oracle预计自家云收入会从2026财年的180亿美元猛增到2030财年的1440亿美元,年均增长率高达68%。这增长势头,简直像坐火箭,反映出AI行业对计算资源的饥渴,也把整个云计算市场推向了新高度。
英伟达Rubin CPX:为海量上下文而生的GPU怪兽
英伟达在AI基础设施峰会上亮出了Vera Rubin微架构和Rubin CPX GPU变体,这款芯片专为处理超长上下文窗口AI任务优化,计划2026年底上市。它支持超过100万token的上下文窗口,采用\"分离式推理\"方法,在处理视频生成、软件开发等长任务时表现超群。
图为英伟达Rubin CPX GPU架构芯片 | 图片来源:中央社
英伟达打算提供两种形式的Rubin CPX:针对新安装,Vera Rubin NVL144 CPX会把CPX芯片加到计算托盘,性能比明年的Vera Rubin提升三倍!这芯片的发布简直是AI计算的新飞跃,硬件级优化让处理复杂长序列任务变得小菜一碟。Rubin平台用台积电制造的六颗芯片,提供50 PFLOPS的FP4性能,目标直指超越AMD的MI450等对手。
阿里巴巴通义千问:推理速度飙升10倍的黑科技
阿里巴巴通义千问团队推出了Qwen3-Next-80B-A3B-Instruct模型,玩了个超聪明的参数激活策略——总参数量80亿,但每个推理只激活3亿参数,推理速度直接提升10倍!这技术太牛了,在保持强大能力的同时,大幅省了计算资源,为资源有限的环境铺平了道路。
这种选择性参数激活代表了大模型效率优化的新方向,通过动态路由机制,只在需要时才激活相关参数,既保能力又提效率,简直是AI界的节能冠军!
腾讯混元图像2.1:开源原生2K文生图模型
腾讯混元团队开源了HunyuanImage 2.1文本到图像生成模型,支持原生2K(2048×2048)分辨率输出,通过多专家模型架构,文本-图像对齐能力大幅提升。
图为HunyuanImage 2.1多专家模型架构 | 图片来源:SD114
这模型17B参数的架构,在生成高质量图像的同时,速度跟1K分辨率差不多,平衡得恰到好处。开源策略肯定会推动文生图技术的普及,让更多人玩转AI绘画。
多专家模型架构通过并行处理视觉特征,实现了更精确的文本-图像对齐,特别在复杂提示和多主体控制上表现亮眼,为高分辨率生成设立了新标杆。
上海交大MobiAgent:端侧智能体工具链的逆袭
上海交通大学IPADS实验室推出了MobiAgent移动端智能体全栈工具链,支持从数据收集到模型部署的完整流程。最炸的是,它在真实场景中的表现居然超越了GPT-5等顶级闭源模型!
图为MobiFlow基准测试对比结果 | 图片来源:51CTO
MobiAgent在MobiFlow基准测试中平均得分100分,全面碾压MobiMind、UI-TARS和Gemini-2.5-pro等对手。这一突破显示,精心优化的端侧智能体在特定场景下能吊打云端大模型。
该工具链针对移动端深度优化,包括内存效率、计算调度和功耗控制,提供了从数据到部署的一站式解决方案。
蚂蚁集团与清华团队的开源盛宴
蚂蚁集团百灵团队开源了Ling-mini-2.0模型,采用MoE架构,总参16B但每个Token只激活1.4B参数,在硅基流动平台上线后,生成速度飞快,性能超前。
清华深研院与国际数字经济研究院团队开源了GUAVA技术,只需单张照片,0.1秒内就能生成高质量3D高斯化身,实时驱动流畅度超50帧每秒,彻底颠覆传统数字人制作。这项技术把3D数字人生成的门槛从专业级拉到平民级,为元宇宙和虚拟交互注入强心剂。
这一系列突破告诉我们,AI基建正在狂飙突进:云算力规模爆炸、硬件专精优化、端侧智能体逆袭。从3000亿投资到端侧模型超车,AI正从集中走向分布,从通用变专用。
全球云支出2025年预计达7234亿美元,全是AI对GPU的饥渴驱动的。科技巨头们都在拼命布局,从芯片到云服务,整个产业链天翻地覆。
那么问题来了:端侧智能体开始吊打云端大模型,未来AI应用会咋重构?边缘计算会重新定义AI服务吗?来聊聊你的看法!
作者:程序员Left(全网同名)
职位:后端工程师
创作方向:AI前沿科技内容
关注我,带你解锁更多硬核技术内幕!
还没发表评论,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吧~